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管理
来源: | 作者:弘正源 | 发布时间 :73天前 | 11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加快环保工作由注重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转变,2015年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163号):


   一、事中、事后监管的概念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监督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后到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期间,落实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要求的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后监督管理是指环境保护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后,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以及按照相关要求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情况的监督管理。


二、事中、事后监管依据


       事中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

       事后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是依法取得的排污许可证、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文件、环境影响后评价提出的改进措施、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技术标准规范。


              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


       建设单位是落实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责任的主体。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和发生重大变动前,必须依法取得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落实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要求,确保环境环保设施正常运行。

       实施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严格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等排污。

       实行辐射安全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申领辐射安全许可证,严格按照辐射安全许可证规定的源项、种类、活度、操作量等开展工作。


          四、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


      事中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和公开情况;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环境监测开展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排污许可证的实施情况;环境环保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和环境保护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落实情况。

      事后监督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生产经营单位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产生长期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环境影响的水利、水电、采掘、港口、铁路、冶金、石化、化工以及核设施、核技术利用和铀矿冶等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生成经营单位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落实相应改进的情况。


五、信息公开


      建设单位应当主动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应对情况等环境信息。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公开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信息和环境违法处罚信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共享,实现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信息互联互通。

     信息公开应当采取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网站、电视等方式,便于公众、专家、新闻媒体、社会组织获取。





文章内容转载自:环评互联网(注: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和分享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新闻动态 /
联系我们 /


   广东弘正源生态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0752-7836991


   手机号:139-2360-7786


   邮箱:13923607786@163.com


   地址: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金        山大道 17 号万象天汇广场五期            第14 栋 5 层 02 号